美國貿易逆差飆升創紀錄高位 經濟增長放緩或為“新常態”
美國12月貿易帳赤字為598億美元,高於前值-493和預期-579;美國2018年貿易逆差擴大至6210億美元,刷新2008年來新高。此前分析師預計美國出口將會連降3個月,但進口數據會回升。考慮到通脹情況,這一赤字水準將對美國同期GDP造成建國以來最大程度的拖累。這一數據,和此前公佈的零售銷售數據一樣,為美國第一季度的經濟發展畫了一個低軌道。
其次,日內公佈的ADP就業數據顯示增長18.3萬人,接近市場預期的18.5萬人,市場反應平淡。穆迪首席經濟學家詹迪稱,經濟增長已經減速,就業增長隨之減速。就業增長放緩最明顯的是零售業、工業領域以及小型企業。
此外,美聯儲褐皮書稱,美國經濟在1月底到2月間繼續增長。12個地方聯儲中,有10個報告經濟略微至溫和增長,就業溫和至適度增長。
FOMC永久票委、紐約聯儲主席威廉姆斯表示,經濟增長放緩將成為“新常態”,美國GDP增速料將放緩至2%左右。美聯儲有工具應對可能的下行的經濟環境,可能會使用負利率或QE等政策。
全球經濟增速預期再遭下調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繼11月後再次調降對2019年和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預估,並警告稱貿易糾紛以及英國脫歐充斥的不確定性將衝擊全球商業和企業。
在其中期前景報告中預測,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將為3.3%,2020年將是3.4%。和2018年11月給出的預估相比,該機構對今明兩年的全球經濟增速預估分別調降了0.2和0.1個百分點。
經合組織報告稱:“政策不確定性偏高、持續不斷的貿易摩擦、及企業與消費者信心進一步趨弱,都導致全球經濟增速放緩。”
該機構還強調,歐洲仍有相當大的政策不確定性,包括英國脫歐。若英國無序脫歐,可能大幅加大歐洲經濟體付出的代價。
本月稍早公佈的數據顯示,1月份美國個人收入逾三年來首次下滑,12月消費者支出降幅為2009年以來最大,反映出美國經濟在第一季初增長疲弱。此外,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也出現增長放緩的跡象。
後市展望
儘管美國總統特朗普實施了包括關稅在內的旨在縮小貿易逆差的“美國優先”政策,但美國的商品貿易逆差在2018年飆升至創紀錄高位。在競選期間和擔任總統期間,特朗普都承諾通過遮罩更多不公平的貿易進口,並重新磋商自由貿易協定,來減少赤字,但不斷擴大的逆差與總統特朗普削減逆差的承諾背道而馳,在他擔任總統的兩年間,美國貿易逆差增加了1190億美元,這一赤字水準將對美國同期GDP造成建國以來最大程度的拖累。
此外,因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對全球增長預期的擔憂以及預計美聯儲將會在今年對貨幣政策踩刹車,從長期趨勢來看,黃金仍然受到支撐,但短期來看,黃金可能繼續走弱,在重返漲勢之前,可能會進一步下跌。
重要聲明:上述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